“发展访谈”是中国发展门户网推出的一系列有特色、有深度、定位清晰的原创专题,通过采访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以视频、图片、文字多种形式,集合各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分享发展经验,服务国际合作,努力为消除贫困、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做出贡献。

嘉宾介绍

发展建言

发展寄语

古特雷斯:
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十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盖图:
学习中国经验将使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获益。
马文森:
我们需要分享中国的成功,同时需要了解取得这些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精准扶贫的战略,以及创新的思路和做法。
欧敏行:
中国带领将近8亿人摆脱贫困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的。
维多利亚·克瓦:
自1990年以来,全球近11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等国家朝着消除极端贫困迈出了巨大步伐。
郝福满:
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脱贫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穆塞比斯•斯科瓦特沙:
在实现自我脱贫的同时,中国还向非洲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阿席斯•库马尔•胡拉斯:
中国为全球减贫树立了典范,中国减贫方案在“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引人关注。
黎萨•马萨:
中国减贫成效卓著,其经验值得许多仍在与贫困做斗争的国家学习,精准扶贫政策必将助力中国在2020年前消灭绝对贫困。
季莲:
中国擅长通过像宋庆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帮助贫困儿童,这几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访谈实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 王虔)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因猕猴桃的种植踏上了产业脱贫之路。2020年,水城正式实现脱贫摘帽,猕猴桃产业正继续助力这里踏上乡村振兴之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钟彩虹研究员团队近十年来的科技帮扶。在水城的科技帮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继续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推广?科技工作者如何以扶贫经验为基础,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再出发?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网记者在水城区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

中国网:您和团队来到六盘水、来到水城时,这里的猕猴桃产业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您和您的团队怎样去解决的?

钟彩虹:我是2012年受六盘水市水城县负责猕猴桃产业干部的邀请过来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他们这个产业中间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因为这种山地猕猴桃产业,它建园的标准,包括园区的选择,都达不到质量要求。

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在交流沟通中,发现他们急迫需要科技人员对他们进行帮扶。所以在这样情况下,我们2013年就和六盘水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一签就是五年。我们通过全县的调研,然后针对适合发展猕猴桃的区域,去帮他们做园区的规划、技术培训、现场的指导,包括品种的引进。

我们来的时候,他们主要就是种植“红阳”这个品种。这个品种也是适合水城的低海拔区域发展的。但是对于这个品种如果上高海拔的话,就有致命的弱点,对溃疡病的抵抗力弱,特别软腐病比较严重。所以我们针对他们的气侯条件,帮他们选择,一个是本身提高红阳的种植水平,提高种植技术。第二就是引进我们自己中科院的专利品种东红,增加品种的花色,最主要是提高品种的抗性,使它的种植区域由原来的(海拔高度)1200(米)到了1400(米),就是提高了200(米)到300(米)的海拔高度。

在品种引进同时开展技术培训。因为2014年(开始)我们院里定点帮扶水城,六盘水的猕猴桃主产区也是水城县,所以我们就是跟六盘水市的项目和院里的扶贫项目结合起来,把水城这边作为重点在打造,帮他们培训当地的技术骨干。另外一个是培养企业的技术骨干。然后就是深入田间地头。

这几年我们主要采取建立示范点,不管是我们的品种引进,还是我们的技术。包括这个防雹网,是因为这边有些县乡镇冰雹发生比较频繁。所以我们做了三个点的防雹网的示范。这个防雹网的示范最后效果非常不错,一方面确实是防冰雹。另外一个就是,防雹网做了之后,对抵御(春末初夏)这种极端高温天气效果非常好。

我们在那边(水城县青林乡)做了示范,既有品种又有防雹网,做完了之后,当地老百姓一看防雹网效果好,一下扩大了一百多亩,就是自己花钱去做防雹网。同时去年开始水城区管委会看这个防雹网效果好,在全区推广,每个乡镇,特别是低海拔的那些乡镇。所以这个技术主要是通过示范,通过培训来做的。

中国网:猕猴桃的种植大力推进了水城的扶贫工作,回顾这一段历程,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扬?

钟彩虹:我们在六盘水、在水城区做这个猕猴桃产业扶贫,包括科技扶贫这个过程中间,我觉得确实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推广。一个首先是这个我们到这边来,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个非常重要。从人力、物力、财力都全面在支持这个猕猴桃产业的发展,我们在这里的工作都得到了他们大力的支持。地方领导和基层干部对这个事情的重视程度,包括人员培训的组织、基地的选择这些,跟他们分不开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再一个就是国家的重视程度非常大,我们在这下面做工作就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因为这么多年,我们为了六盘水市、水城区做猕猴桃病虫害的调查,以及产业的现状调查,以及我们品种的区域布局,这些工作都离不开当地的配合。我们在过程中间,也取得了很多的科研成果。

我觉得下一步做乡村振兴,可能要更进一步发挥前期这种示范点的作用。产业非常重要,必须要有个示范点。让老百姓跟着做,让老百姓看着去学,这样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如果能把这个产业做好的话,再结合一些美丽乡村其他的这种基础设施的改进,自然就提升了。

我们前期的推广过程当中,唯一感觉就是我们要加大科技的普及、科技的推广力度。因为这个科普在基层是非常重要的。猕猴桃的话,它就因为栽培历程比较短,很多老百姓想栽,但是不知道怎么把它栽活。所以从乡村振兴如果下一步来做的话,就是加大科技的普及培训,加大示范点的建设。这个示范点就是让老百姓在学习的同时能够看到这个示范样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网:在水城的乡村振兴道路上,猕猴桃产业发展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要攻克?

钟彩虹:水城区的猕猴桃产业从我们来到现在,就是九年的时间,发展还是蛮快的。这九年已经发展到了将近11万亩的猕猴桃,这个规模还是非常大的。那么对于六盘水市全市来说,已经有20.8万亩了。

水城区的猕猴桃产业规模我觉得已经是很适合,或者说即使要增加,也是少量的增加。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提质增效,提高质量,然后提高单亩的效益,动态地发展。不适合的地方,特别是冰雹频繁发生区,如果没有解决的措施,就不适合发展。但是有一些可能非常好的地方,因为海拔高,没有合适的品种,我们下一步可以引进一些适合高海拔区域,条件又适合发展猕猴桃的区域来发展这个。

再一个,这边春旱严重,就是缺水。喀斯特地貌,土壤存不住水,所以可能下一步对于这个猕猴桃区域,其实包括其他农业也是一样,得解决这个水的问题。就是说或者找有水源的地方,或者有便于蓄水的地方,就可能引进一些水利工程,怎么样保证有水源,这是目前产业中间两个比较重要的。

我们现在发展区基本上是(海拔高度)1400(米)以下,因为它主打是红阳和东红。那么对于这个1400(米)以上,1500(米)到1800(米)或者1900(米),这一大片区域,如果说将来想发展猕猴桃,都要有相应的品种去推动,引进一些适合于这种高海拔区域的品种,带动当地产业的发展。真正来说经济实力薄弱一点的,还真是这些高海拔区域。

中低海拔区域,这几年种猕猴桃,老百姓是富裕的。当然这里面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不管是市里面还是区里面,都成立了农投公司,由农投公司从种植的品种、技术,到后面都跟踪,特别是销售,这块不管是市里还是区里,都在全力帮助老百姓。所以如果下一步要做,可能也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把产业做好之后,让老百姓跟着走。由农投公司从全产业链介入这个非常好,这个对产业的发展才真正是有后劲的。

中国网:未来如何通过合作,让科学技术在水城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领域持续发力?

钟彩虹:其实年初,我们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就已经部署了任务,我们已经在水城区这边布置新一轮的三年工作计划,就是今年到2023年。三年围绕以后猕猴桃产业,怎么进一步提质增效,我们从病虫害,从产品的采收标准的确定,采购的储藏保鲜,已经部署了实验工作,包括调研。

然后同时,水城区也好,六盘水市也好,猕猴桃品质是非常不错的。那么将来怎么样走出国门,我们也在帮他们做好绿色防控、农残的监测,保证将来出口农残不超标。这是从我们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这个团队来说,现在正在做的。

我们领到新的任务就是下一步要做一个示范点,我们全院能够跟这个农业挂上钩的专家们,都集中到一个地方,这样的话也展示我们中科院的科技力量,同时确实是让老百姓能够在一个点学到真正好的东西,产业的技术、科技。

猕猴桃这块,我们肯定是全力的支持水城区下一步的发展,包括六盘水市都是一样的。本身我们已经有九年的时间了,我们签了两轮合作协议是到明年结束,这轮合作协议搞完之后,还会要持续往下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中国网:您认为在水城的科技帮扶经验有哪些值得向国际推广?

钟彩虹:如果要说可以值得推广的经验,我觉得第一个应该还是科技的普及、培训。科技的推广是非常重要,因为至少猕猴桃产业,我们的品种、技术不输于国外。但是我们的品种、我们的技术如何发挥它最好的作用?我们的技术普及力度还是不强。培训班怎么样到田间地头,让基层一线老百姓掌握,这个还是有过程的。怎么样把我们高深的,或者说我们研究了好的技术成果,通俗易懂地教会老百姓,这个还是有个过程。当然也许随着年代的发展,农村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可能接受能力会更强,但是这个培训是最值得推广的经验。

第二个就是和地方的配合。他们的农业部门、他们地方的科研院所,我们是紧密合作的。不管是从产业的规划,包括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以及我们涉及到猕猴桃产业的科技研发,都是一起共同努力的。我觉得这个作为不管是乡村振兴,还是下一步走,从哪个方面,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每个专家到各个地方之后,是离不开本地专家的,没有本地专家参与的话,我们很多工作都不熟悉,都做不到位,说不定可能是机械的照搬。

第三就是地方政府的重视。我们的科技成果在推广过程中,如果得不到地方的重视,我们肯定是举步维艰的。所以我特别喜欢来六盘水,特别喜欢来水城。因为感觉每次到这里来,他们都是非常重视,

中国网:在科技扶贫领域,您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和荣誉。您认为,未来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科技工作者应如何在扶贫成绩的基础上再出发?

钟彩虹:其实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真的是有点惶恐。我2006年到武汉植物园,2007年开始一直都是在做猕猴桃品种的培育、品种的推广,特别是这种科技的培训,一直在第一线。在这个过程中间,真正让我取得成绩,让我成长了,是地方政府,这些和我合作的伙伴,包括企业,是他们成就了我。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的政策让我赶上了好时代。正好有精准扶贫,有乡村振兴,国家的美好时代给了我使命,时代给我提供了一个舞台。

从开始我就一直得到我们院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特别是产业化应用这块,科技的研发、推广。在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能够花大力气来支持我们的成果转化,支持猕猴桃产业,一直都不断,真的非常不容易。这个我一直都是很感动的。我虽然做猕猴桃做了将近30年,但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基础是从1978年就开始了,前期打好了非常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够把上两代人的团队做出的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很好的。

(荣誉)这个东西只是我代表大家,我代表武汉植物园团队来领。所以这一点来说,我是有点惶恐的,也不敢承受。但是作为我们科技工作者来说,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把所研究的成果,所研究的技术,推广到一线。这也是我一直想的。

我也可以完全不出来,我就在院里做育种。但是你育出的品种是为了什么?我们育出的品种不就是为了老百姓吗?为了社会上用,为了国家。特别种业是我们国家(农业)的命脉。如果说没有种业,没有资源,你这个产业发展起来道路就很艰难。所以我们作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做好种业的工作,种业的研究、种质的创制、品种的培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必须要把我们选出的品种推到社会上去,让老百姓能够用上它,能够让这个品种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提高经济发展、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能够发挥作用。所以我觉得作为科技工作者,这条路肯定是要长期坚持下去的。

再一个就是这种培训,科技的普及。科普我觉得太重要了,特别是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农村,非常需要科技普及。我也希望有千千万万的科研人员能够深入到偏远的农村。虽然说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没有我们这样的科研人员反反复复去和他们讲的话,他们就没法提升,他们种出的产业,怎么可能做高产业?农业要走现代化,你首先得把他们的素质提高了,让他们能够听得懂你所讲的现代农业的东西。我觉得作为科技人员来说,应该做的就是做好科研,并且把这个科研怎么样推广普及到一线需要的人身上去。

我也希望培养大量的年轻人,非常高兴的是,这几年在推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开始加入到猕猴桃产业。看到有年轻人进来我就很高兴,这个产业发展就有活力。

(视频出品: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院刊,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结束

钟彩虹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做好种业的工作,种业的研究、种质的创制、品种的培育。在这个基础上,必须要把选出的品种推到社会上去,让老百姓能够用上它,能够让这个品种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提高经济发展、老百姓的脱贫致富能够发挥作用。

 

策划:王振红 王虔

电话:(010)88825341

邮箱:wangq@china.org.cn

往期回顾